|联系我们
“现在太棒了!刚挖出来的土豆每公斤一斤,单位里的人直接走到门口把它们拉走。”最近,镇宁自治县格里镇布法尔巴村的村民王冰兴奋地说,他希望在来年种植几英亩土豆和大白菜,并增加收入。老王在买下这个单位后,从种植传统作物转变为种植蔬菜。
5月10日,镇宁自治县z府与省司法部签署了“全面同步蔬菜供应合作五年框架协议”。镇宁自治县格里乡、建国乡、沙子乡、良田镇等乡以省司法部命令的形式,向村民购买了甘蓝、萝卜、莲花、土豆等蔬菜,并直接提供给司法系统。为了解决贫困家庭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问题,帮助村民脱贫致富,有必要构建“省、县、乡(镇)、农民”等蔬菜订单发展模式。
“这样,司法制度就节约了市场采购中间商的价格,节省了成本,增加了种植者的收入。”镇宁自治县农业局副局长孙漳河为记者计算了一个账户。过去,当中间商从村民那里买土豆时,他们“挑剔而又瘦”。在大多数情况下,土豆是以每斤0.6元的价格购买的,而市场价格则是每斤1.5元。与省司法部的协议商定,在保持最低价格的基础上,根据华西板岩物流园区的市场价格,一旦市场价格高于1元,就与村民协商,按市价购买,以保证村民收入只增加而不减少,极大地调动村民种植蔬菜的信心。
镇宁县建国镇是镇宁县自治县与县城之间最偏远的地区。它是我省20个极端贫困乡镇之一。2000年,有8个贫穷村庄,贫困率为48%。2000年,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(GDP)仅为全省人均水平的28.7%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省人均水平的28.7%。
在这种合作下,省司法机关分别在镇宁四个镇设立了五所监狱和一个排毒中心,实施了亩蔬菜种植基地,增加了农村村民的蔬菜订单数量,解决了贫困家庭的销售问题,预计参与种植的农民每年产值将增加1万元,从而使这份蔬菜供应合作协议“培训”更多贫困家庭走向小康社会。
“监狱县、乡(镇)、农户”的直接蔬菜供应模式是本县反贫困斗争的关键之一。自我省开展扶贫斗争以来,镇宁自治县已深入基层,从书记、县长到村干部,进入农村,对贫困家庭进行了审查和检查,并进行了结对援助。同时,成立了五个县级重点反贫困检查组,全面、全面地监督检查15个乡镇(镇、街道),特别是开展反贫困和重点作战。领导干部走访贫困村庄和贫困家庭,准确识别“回首”、村委会、驻村干部、一等秘书和群众满意度,提高各乡镇在大武斗争中的成效。
相关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