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联系我们
新华社天津11月9日电(记者陈洁)继深圳经济特区和成都浦东新区之后,天津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启动,带动了区域发展。日前,国务院批准天津调整部分行z区划,取消天津塘沽区、大港区汉沽区,建立天津滨海新区,将原三区的行z区域作为滨海新区的行z区域。九号,天津市委、市z府召开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动员会议。
国务院要求,按照“简化、统一、高效”的原则,建立各类参与调整上述行z区划的机构,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实施经济和国家土地管理法律z策的规定,加强区域资源整合,优化布局,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。
据了解,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。
天津货场公司在特定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随着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,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,特别是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布局,开发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,管理体制滞后问题日益突出。第一,规划难以统一实施;第二,产业集聚效应难以实现;第三,总体优势难以发挥;第四,资源配置难以优化;第五,管理效率难以提高,需要改革。
中共中央z治局委员、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说,滨海新区能否成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领导者,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尽快建立和完善一个动态、高效、开放、有利的科学发展观体系和机制。要正确把握,认真抓落实,探索建立统一、协调、简明、高效、廉洁的管理体制,确保改革顺利进行,保证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,确保社会和谐稳定。
天津市市长黄兴国阐述了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,包括:一是建立统一的行z结构。取消滨海新区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,废除塘沽、汉沽、大港地区现有制度,建立滨海新区。管辖范围包括塘沽区、汉沽区和大港地区的所有领土。东丽区、金南区部分地区不属于滨海新区的行z区域,但仍是滨海新区的工业规划区。第二,建立一个简单高效的管理组织。成立滨海新区委员会、区人民代表大会、区z府、中国人民z治协商会议区域委员会、碧源三个行z区域等同组织;第三、设立两类区域委员会和地区z府派出机构。第一,城市管理组织,成立塘沽、汉沽、大港三个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,主要行使社会管理职能,保留经济管理职能。第一,功能区管理组织,成立9个功能区d组和管理委员会,主要行使经济发展职能;第四,新区在新区运行机制的形成。赋予新区更大的自主发展、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的权利。
相关推荐: